热门搜索
SMA 非整倍体 细胞STR鉴定 男性家族排查 脆性X 叶酸 SNP Y-STR试剂 亲缘鉴定 DNA甲基化 16S/18S/ITS 采保试剂 微卫星不稳定 荧光定量PCR 宏基因组测序 核酸提取

新闻中心

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活动信息

公司新闻

2020年已经过半,除了关注新冠疫情,也请你不要忽视对癌症的预防

【2020-06-24】
        2019年末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人迎接新年的节奏。随着疫情从萌芽阶段、爆发增长到稳定衰退的过程,很多人的情绪都经历了从冷眼旁观、焦虑不安到时刻提高警惕的变化。在疫情发展初期,我们都以为“不明原因肺炎”离我们很遥远;但感染病例突然爆发式增长后我们开始变得焦虑不安,每天要测多次体温,担心自己是否为“潜伏期患者”;到了疫情后期,大家仍然保持着出门佩戴口罩、勤洗手的好习惯。在各行各业通力配合下,我们举全国之力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。但就在我们快要放松警惕的时候,“新发地市场”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或许我们需要做好准备,与新冠病毒长期斗争下去。
        但今天我想说的是,在与疫情抗争的同时,请你不要忽略身体的其他健康因素。

        众所周知,癌症是一种老年病,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。在40岁之前,癌症的发病率一般处于较低水平,之后开始快速升高,80岁达到峰值。数据显示,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5.83/10万,0~74岁的累积发病率为21.44%,也就是说,如果一个人能活到74岁,他一生中患癌的概率高达五分之一。


2015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


癌症的二级预防——“防癌体检”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听上去很可怕的癌症,实际上是可防可控的。美国癌症协会曾发布过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的对比数据,结果如下图所示,五种高发恶性肿瘤早期、晚期生存率差异较大。


癌症早期(Ⅰ期)一般指肿瘤无转移、无浸润的时期;癌症晚期(Ⅳ期)一般指肿瘤已有远端转移

        可见,癌症的早期发现对提高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的概率呢?
答案就是筛查+体检
        筛查和体检的最大区别在于,筛查是群体层面的事情,而体检则是个体层面的事情。目前,美国、英国和日本的癌症筛查效果非常明显,欧洲以及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也都有了癌症筛查的相关制度措施。2016年,我国也把癌症早期筛查列入国家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,提出了“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%”的奋斗目标。
        然而,临床前的癌症筛查需要综合考虑有效性、安全性、可操作性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,这就注定了癌症筛查只能有针对性地在相应癌种的目标人群中开展,而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或每一种癌症。目前国际公认适合筛查的癌种仅包括宫颈癌、结直肠癌、乳腺癌和肺癌等少数几种癌症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健康人群的防癌首选是“防癌体检”。它可以根据受检者的年龄、家族病史、性别、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,结合自身的条件做个性化检查。
        以下是最常见的10种癌症体检方法:


        根据要预防的癌症种类,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项目,可以尽早发现癌症,为癌症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
癌症的一级预防——“病因预防”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,“防癌体检”只是癌症的二级预防方案,目的是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癌症一级预防,则是病因预防爱因斯坦说:智者解决问题,天才预防问题。消除癌症的危险因素,提高防癌能力,才是“天才”的不二选择。
        已知的癌症风险因素很多,中国人群有没有自己的“防癌宝典”呢?
        这个可以有!
        2019年,在国家癌症中心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主导下,由赫捷院士带领的团队完成了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/直辖市/自治区的癌症数据研究,估算了23个潜在可控危险因素的消除或预防对癌症的防控效果,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防癌指导。


HBV:乙型肝炎病毒;HCV:丙型肝炎病毒;HIV:人类免疫缺陷病毒;HPV:人乳头瘤病毒

        研究指出,近一半的癌症死亡是由可控危险因素导致的。也就是说如果消除或预防了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,那么近一半的癌症死亡则有可能避免。其中,对于男性而言,吸烟、HBV感染、水果摄入量低、饮酒和PM2.5暴露是最重要、最有效的五项可控风险因素。


2014年各省≥20岁男性归因于不同危险因素的癌症死亡比例

        而对于女性则是水果摄入量低、HBV感染、吸烟、超重和HPV感染这五项比较重要。


2014年各省≥20岁女性归因于不同危险因素的癌症死亡比例

        总体来说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、改善生活环境、注重疫苗的接种都可以有效地预防癌症。
癌症的零级预防——“基因体检”
        除了针对癌症风险因素的大数据研究,科学家们也对癌症的遗传易感性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。自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的三十年间,科学家们先后完成了“千人基因组计划”、“炎黄计划”等各类基因组计划,为疾病的个体化防治奠定了坚实的遗传数据基础。
        “肿瘤易感基因检测”是利用基因检测技术,为癌症防治开启的零级预防方案。区别于防癌体检的“早期发现”,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是在肿瘤未发生时,就可预测个人患病的风险,并向受检者提出生活上的指导,避免疾病的发生。防癌体检争取的是治疗时间,而基因检测争取的是更多的预防时间,使疾病晚发生或者不发生。



        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从“肿瘤易感基因检测”中获益的案例,从事个体经营的马女士就是其中之一。
        马女士在55岁时做了基因检测,提示她有结直肠癌高风险。由于她的哥哥和弟弟都有结直肠癌病史,所以她格外重视基因检测的结果,并严格按照报告中的建议做健康管理,在每年的体检中都做直肠镜检。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,马女士被发现距离肛缘25cm处可见1枚山田II型息肉,大小0.6cm x 0.6cm,手术摘除息肉后,医生解释说,早期息肉症状不明显,也不影响正常生活,但不及时摘除,后期癌变的概率会很高。正因为基因检测的风险提示和健康管理指导,使马女士免于结直肠癌的困扰,拥有了与哥哥弟弟不同的命运。
        拥有了零级、一级、二级防癌攻略,就相当于人类在癌症面前拥有了更多的武器,使癌细胞无以生长、无所遁形。未来,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,癌症将不再令人恐慌,人类也终会战胜癌症。
        在经过了一场又一场“战疫”后,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,在死亡面前我们更加希望能多一丝生存下去的机会。那么,当面对诸如癌症等可以实现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的疾病面前,我们希望科技的进步也帮助我们取得“癌症”这场战役的胜利。


参考文献:
[1] 郑荣寿,孙可欣,张思维等.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[J].中国肿瘤杂志,2019,41(1):19-28.
[2] 2019美国癌症报告《cancer facts & figures 2019》
[3] Goss PE,Strasser-Weippl K,Lee-Bychkovsky BL,et al.Challenges to effective cancer control in China,India,and Russia[J].Lancet Oncol,2014,15(5) ∶489-538.

[4] Chen W, Xia C, Zheng R, et al. Disparities by province, age, and sex in site-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: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[J]. Lancet Glob Health, 2019,7(2):e257-e269.



4000192196    产品咨询info@microread.com   CN | EN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2019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ICP备090535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