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
SMA 非整倍体 细胞STR鉴定 男性家族排查 脆性X 叶酸 SNP Y-STR试剂 亲缘鉴定 DNA甲基化 16S/18S/ITS 采保试剂 微卫星不稳定 荧光定量PCR 宏基因组测序 核酸提取

阅微沙龙

与您分享新观点

专家采访

胃肠道间质瘤中的“三足鼎立”

【2018-03-02】

胃肠道间质瘤(GIST)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,发病率为10~15/1000000,无明显的区域与性别差异,但是有逐年增高的趋势,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GIST的治疗主要依赖手术,但是术后复发率高,并且对放疗、化疗这两种治疗手段不敏感,那么对GIST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呢?



下面让大阅哥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




GIST中的“三足鼎立”

三种分子分型


c-kit基因突变型GIST


c-kit基因编码的是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,属于III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(Src基因家族)。


大约65%~85%的GIST患者存在c-kit基因突变,常见突变位于外显子11、9,外显子13、17也有突变。


c-kit基因突变型GIST多表现为梭形细胞型,外显子11突变多导致胃部GIST,而外显子9多见于小肠。


PDGFRα基因突变的GIST


PDGFR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,与c-kit基因同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,且结构相似。


PDGFRα基因突变型GIST占比约7%,突变绝大部分位于外显子 18,还有很少部分位于外显子12、 14。


相较于c-kit突变的GIST,PDGFRα突变的GIST大多数为良性,预后良好。


野生型GIST


大约有10~15%的GIST未检测到c-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,称为野生型GIST。


野生型GIST中可能存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II(SDH complex II)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(IGF1R)、

BRAF或KRAS等突变,导致KIT配体SCF的自分泌或旁分泌。


野生型GIST好发于女性,青少年起病,多病灶,淋巴结转移率高,生物学行为难预测。




GIST的击溃

靶向治疗

随着GIST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,人们发现伊马替尼能通过结合c-kit和PDGFRα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中心,抑制其活性,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。目前对GIST患者采用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治疗模式已达成共识。

c-kit 和PDGFRα 基因突变与伊马替尼疗效密切相关。c-kit外显子11 突变的GIST 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比没有突变和外显子9 突变的患者更好。c-kit 外显子9 突变的患者使用高剂量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比使用低剂量更好。


FDA 已将c-kit基因突变作为伊马替尼治疗的生物标记。

因此,检测c-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对于选择伊马替尼治疗GIST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非常必要。




 

阅微基因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肿瘤个体化诊疗检测服务,

在肿瘤的免疫治疗、靶向治疗以及化疗方面提供个体化方案选择。




参考文献:

1. Clin Transl Oncol (2010) 12:670-676
2. Oncotarget, 2017, Vol. 8, (No. 36), pp: 60589-60604

3. 邱岑,等.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学机制及靶向治疗.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. 20(18): 1595-1601.


4000192196    产品咨询info@microread.com   CN | EN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2019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京ICP备090535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