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应该怎样用退热药?从国家药监局注销安乃近说起
【2021-12-03】
今年11月份,国家药监局连续发布了两批药品注册证书注销公告,分别是2021年第132号和2021年第138号,包括安乃近在内的多种儿童退热药都位列其中,引起了很多媒体和家长的关注。小时候发烧,妈妈会给服半片安乃近的场景还记忆犹新,现在的宝妈们注意一定不要这样做了。
这两份公告包括的儿童退热药都有哪些呢?小微妹已经帮宝妈们整理好了,如下表:
还有哪些不适合儿童的退热药?
除了上述已经注销的退热药,还有一些药物在给儿童用药时是有禁忌的,比如:
■ 尼美舒利: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。因为该药容易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。该药作为抗炎镇痛的二线药,仅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。
■ 吲哚美辛:14岁以下小儿患者一般不宜应用此药,如必须应用时应密切观察,防止胃肠道、神经系统、肾脏、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■ 赖氨匹林:16岁以下儿童慎用,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,1~2周内患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禁用。儿童用药后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瑞氏综合征。
除此之外,还需注意两岁以下儿童禁用氯苯那敏(马来酸氯苯那敏片、扑尔敏);四岁以下慎用氨酚伪麻美芬片(日)/氨麻苯美片(夜)(白加黑)、酚麻美敏口服液(泰诺口服液)、氨麻美敏片(新康泰克);十二岁以下慎用或禁用曲马多、酚麻美敏片(泰诺感冒片);十四岁以下慎用或禁用双氯芬酸钠片(扶他林片)、双氯芬酸钾片(依林、毕斯福)。
注意:解热镇痛药不要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。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,有重复用药,甚至药物过量中毒的风险,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。
适合儿童的退热药有哪些,有使用禁忌吗?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,2月龄以上体温≥38.2℃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药物退热。
布洛芬(异丁苯丙酸)和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为目前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的婴幼儿适用的退热药物。2~6月龄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:剂量为每次15mg/kg,可间隔4-6个小时重复给药1次,每日不超过4次。6月龄以上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:布洛芬(口服剂型)剂量为每次10mg/kg,可间隔4-6个小时重复给药1次,每日不超过4次。布洛芬不合适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和有哮喘的患儿使用。
不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连用或交替使用。研究发现,两者联用没有显著临床意义,不能提高患儿舒适度,反而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风险,因此,各国退热药使用指南均不推荐两药联用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。
儿童退热的正确操作有哪些?
儿童发热,首先还是要查找病因。如果不正确使用解热镇痛药,有可能会引起儿童出汗过多、体温骤降从而导致虚脱。找到病因后,也需要根据发热的温度决定是否用药。
体温38.5℃以下,建议采用物理降温。
如果孩子腋下体温未超过38.5℃,精神状态好,玩耍、学习、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,建议不要用药物退烧,可以居家观察治疗,适当补充水份。家长应每2~5小时给患儿测一次体温,伴有腹泻的患儿要保留大便到医院化验。可以先选择物理降温,包括洗温水澡、用温湿的毛巾擦拭身体,少穿少盖少包裹等。发热时解开衣物、通风,不要脱光衣服或进行包裹。任何年龄小儿均不推荐使用冰水或乙醇擦浴进行物理降温。
体温38.5℃以上,可以用退热药物,但需要注意不能重复用药。
孩子体温38.5℃以上,可以用退热药物,但是要注意我们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,90%也含有退热药。如果服用退热药的同时,也在服用复方感冒药,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药物过量,给机体带来副作用。家长一定要看清复方感冒药的成分,避免重复用药。
当高度发热伴有主观不适且药物无效的情况下,可以尝试用冷水或冰水袋冷敷大动脉部位。切记任何物理降温要以儿童适应和改善儿童舒适度为前提。
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与基因有关,用药前,建议给孩子做一个基因检测,来判断哪些药物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用。
基因的差异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:携带快代谢型基因,身体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强,可能会降低药效或者无效;携带慢代谢型基因,身体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弱,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过长,可能带来很多副作用,对肾和肝会造成损伤。所以通过基因检测,可以预测个体对药物的代谢情况,给出科学的、安全的用药指导。
阅微基因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,可以检测23种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代谢能力,对孩子的退热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,可以帮助合理用药、降低药物毒副作用、减少盲目的医疗费用支出。除解热镇痛药外,还包括抗感染类、呼吸系统类、消化系统类、抗癫痫药、心血管用药、降糖药、镇痛药、抗抑郁焦虑药、激素类药、抗寄生虫药、免疫抑制剂等共12大类87种药物的代谢能力,可以全面指导儿童合理用药。